【48812】“秀才”万元买老耕具想搞农耕文明展览

时间: 2024-06-01 09:50:55 |   作者: 打包机

  荷塘区仙庾镇毛健明在家门口展现自己的保藏——老“水车”。 本报记者刘平摄

  爱保藏的人许多,心爱保藏老耕具的,或许就比较少了。荷塘区仙庾镇三八村69岁的毛健明,近8年时刻,花了上万元,买了8件老耕具,不为其他,朴实喜好。他老伴也说,看老头成天乐滋滋的,家人也不对立他这喜好。毛健明不只爱保藏,还喜爱吟诗作对,是乡民眼里的热心肠。他最大的期望便是,把自己保藏的耕具在神农城广场进行展览,“丰厚一下农耕文明”。

  毛健明现在搜集了8件耕具,有旧式抽水机、棉纺机、织布机、木犁、铁耙、蓑衣、牛颈洼(犁田时挂牛脖子上)、牛斗窝。7月23日,记者在他家见到了部分耕具。

  “2005年开端搜集,其时有户人家拆房子,一架旧式木纺织机没当地放,其时我在写有关农耕文明的文章。”毛健明萌生了搜集耕具的主意,就把它买了下来,“现在摇起来还很灵敏”。“最远的是‘牛斗窝’。”毛健明指着一个圆形石槽说,2008年冬他路过浏阳柏加镇时,看到它正摆放在一户居民家门前,所以花了一百多买下,雇了辆拖拉机拉回家,“牛喝水用的”。“这是旧式抽水机。”毛健明指着屋前台阶上一台长约4米的水车说,“本年7月在邻村买的,花800多元”。毛健明说,这几年搜集耕具,花了上万元,“最近在浏阳花3000元买了架老织布机,还没送过来”。

  在村邻眼里,毛健明仍是个热心肠“秀才”,爱文学,喜爱吟诗作对,还曾把自己的作品集结成书。

  1960年至今,他坚持写作,经过媒体和政府部门,对民生问题提主张。1960年,他在报纸刊发文章主张政府安排学生回乡扫盲,曾引起有志学生及底层政府呼应。近些年,他相继在媒体、网络上提出“留下麻石街,教育后来人”、“留住白石港河街”、“维护补葺刘邵民烈士墓”等主张。2002年他曾主张扩建其时的炎帝广场,“宣扬炎帝功劳,构成文明品牌。”毛健明期望,他搜集的这些老耕具能陈设在神农城进行展览,“丰厚农耕文明”。 长株潭报记者刘平株洲报导